1. |
张召儒: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从近海到极地 | MGF半月谈017期 |
June 8, 2021 |
2. |
周磊: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北传机制研究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报告 |
June 8, 2021 |
3. |
史锋:冰盖和海温对东亚季风的影响研究 | 星火论坛 |
June 9, 2021 |
4. |
李非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观测研究新进展 | 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
June 9, 2021 |
5. |
甘剑平: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水动力、富营养化、缺氧及其变化趋势和对策 | 澳门大学40周年校庆 |
June 9, 2021 |
6. |
施建成:中法水循环观测卫星介绍 | CNISDE |
June 10, 2021 |
7. |
张选泽:全球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相互反馈作用强度估算研究 | 星火论坛 |
June 11, 2021 |
8. |
薛佐:Crossing the Boundarie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Coastal Hazards using Coupled Numerical Modeling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
June 11, 2021 |
9. |
刘宏伟:海洋能-海流能发电技术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
June 13, 2021 |
10. |
周文:Change in Destructiveness of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 over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报告 |
June 13, 2021 |
11. |
夏江江:机器学习在数据重构和模式后处理中的应用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
June 15, 2021 |
12. |
张继才:海洋模式参数的时空分布:观测与伴随估计 | 星火论坛 |
June 17, 2021 |
13. |
冯明:Niño-4 We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Niño-4W) variability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报告 |
June 17, 2021 |
14. |
【直播】第33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 |
June 21, 2021 |
15. |
冯志轩:北冰洋浮游桡足类向极迁移:观测与模拟 | 潮新论坛 |
June 21, 2021 |
16. |
郑佳喻:Influences of three oceans on record-breaking rainfall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n June 2020 | 王嘉祯:从三大洋相互作用的角度看极端厄尔尼诺的形成机制 - LTO学术报告 |
June 21, 2021 |
17. |
翟惟东:渤黄海富营养化研究新进展:缺氧、酸化、营养盐来源及动态变化 | MGF半月谈 |
June 22, 2021 |
18. |
韩威:风云卫星数据同化若干新进展及地球系统同化应用展望 | LASG |
June 22, 2021 |
19. |
【直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落成启用暨装置未来发展和应用研讨会 | 中科院大气所 |
June 23, 2021 |
20. |
陈志宏:Impact of Tibetan Plateau on North African precipitation | 唐韬:Over-projected Pacific warming and extreme El Nino frequency due to CMIP5 common biases - 蔚蓝空间大气科学研究生论坛 |
June 24, 2021 |
21. |
SOED海星公开课《海洋中尺度涡旋探测分析及涡旋动力学》火热报名中! |
June 27, 2021 |
22. |
龚延昆:远场内潮对陆架海域内波的影响 | 杨泽明:海水营养盐高灵敏度原位快速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 - LTO国重室报告 |
June 28, 2021 |
23. |
林佩蓉: 全球天然河川径流重建 | HydroTalks |
June 29, 2021 |
24. |
范汉杰: 太平洋经向模态与ENSO的相互作用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
July 5, 2021 |
25. |
朱广翔:人工智能前沿话题 |大气所青云论坛第十七期 |
July 7, 2021 |
26. |
中山大学2021年空天地海智能感知技术暑期学校 |
July 7, 2021 |
27. |
陈荔:科研潜水——挑战与机遇 | 上交海洋学院 |
July 9, 2021 |
28. |
线上会议:“数值模式发展及应用” 研讨会 |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
July 10, 2021 |
29. |
高楚杰: 中南半岛土壤湿度异常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 夏星月:亚南极模态水对全球变暖的快慢响应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
July 14, 2021 |
30. |
李华:1990s末以来CP ENSO对中国12/1月温度异常反向关系增强作用 | 徐志清:巴伦支海海冰与冬季各月北太平洋涛动年际活动特征的联系-大气所青云论坛第十八期 |
July 20, 2021 |
31. |
田丰:热带太平洋浮游植物叶绿素对气候的响应及反馈|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
July 20, 2021 |
32. |
杨博雷:辐射反馈与热带气旋生成 - 蔚蓝空间|大气科学研究生论坛 |
July 21, 2021 |
33. |
南海内孤立波与水下潜体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研究|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
July 26, 2021 |
34. |
李忠平,解剖水色:从人眼到天眼 | 【智慧地球大讲堂】第六十期: |
July 27, 2021 |
35. |
舒业强:复杂地形在南海环流时空变率中的作用 | 【直播】2021年“蓝色海洋”大学生夏令营 |
July 27, 2021 |
36. |
甘剑平:Physics of the layered circulation and wellspring of biogeochemical flux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报告 |
July 27, 2021 |
37. |
杨德周:黑潮入侵东海及对近海生态环境影响 | MGF半月谈020期 |
July 27, 2021 |
38. |
柳中晖:北大西洋径向翻转流的早期演化历史 | 中大海洋科学学术讲座 |
Aug. 4, 2021 |
39. |
第 20 届全国水色遥感大会 |《遥感学报》梧桐会直播 |
Aug. 13, 2021 |
40. |
董昌明:迎接海洋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海洋学新时代 | 【智慧地球大讲堂】第六十五期 |
Aug. 13, 2021 |
41. |
【直播】权威解读: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 |
Aug. 13, 2021 |
42. |
【会议通知】2021年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青年创新论坛 |
Aug. 21, 2021 |
43. |
星火论坛 | 2021年第24次学术论坛通知(召集人:何海伦、刘晓辉) |
Aug. 23, 2021 |
44. |
谢立安:Forecasting Atlantic hurricane activities from a season to a year in advance:the magical power and the limitations of Machine Learning | 张韧:海洋缺损资料插补与三维温盐场重构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学术报告 |
Aug. 24, 2021 |
45. |
冯炼: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环境遥感研究进展 | 南方科技大学 MGF半月谈022期 |
Aug. 24, 2021 |
46. |
林朝晖: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研发与应用 | 【智慧地球大讲堂】 |
Aug. 27, 2021 |
47. |
第四期《卫星海洋学》慕课课程 |
Aug. 29, 2021 |
48. |
李荣兴:极地多圈层作用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 《遥感学报》梧桐会学术报告 |
Aug. 29, 2021 |
49. |
邢前国:遥感在黄海漂浮绿潮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 【智慧地球大讲堂】第七十期 |
Sept. 1, 2021 |
50. |
曾耀萱:Ocean Circulation on Enceladus with a High- versus Low-salinity Ocean | 闫明羽:大气质量的气候效应:对流-环流-云耦合反馈机制 - 蔚蓝空间大气科学论坛第30期在线报告 |
Sept. 3, 2021 |
51. |
沈芳:河口悬浮泥沙与近海浮游植物:遥感观测与估算 | MGF半月谈023期 |
Sept. 7, 2021 |
52.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学术报告 2021-31 |
Sept. 7, 2021 |
53. |
Maike Paul:波流共同作用下柔性植被区水动力特征 |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Sept. 13, 2021 |
54. |
陆春晖:极端温度长期变化特征和中国区域极端温度事件的检测归因 | 冯娟: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暖海温对El Nino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影响的差异及其机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Sept. 13, 2021 |
55. |
王锦龙: 放射性核素在陆海相互过程研究当中的应用 | “潮新论坛”第六期 |
Sept. 14, 2021 |
56. |
联合国海洋十年第二实验室“可预测的海洋” |
Sept. 14, 2021 |
57. |
蔡卫君:Carbon Cycle, CO2 Fluxes,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in Coastal Ocean Waters | 香港分部杰出学者讲座通知【20210930】 |
Sept. 14, 2021 |
58. |
郭毅鹏:大尺度海气耦合模态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影响:季节变率和长期趋势星火论坛 | 2021年第28次学术论坛通知(召集人:刘婷) |
Sept. 14, 2021 |
59. |
张威:气候预报中的信噪比悖论 | 曾凯:In situ hyper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criminative ability of remote sensing to coral species in the SCS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学术报告2021-32 |
Sept. 14, 2021 |
60. |
梁宝玲: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marine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summertime 2018 |蔚蓝空间 大气科学论坛第31期在线报告(09.19) |
Sept. 17, 2021 |
61. |
成里京:从海洋看全球变化——观测、数据集和变化机制 | 【智慧地球大讲堂】第七十五期: |
Sept. 17, 2021 |
62. |
【直播】SAR大数据时代:模型、方法与应用 |
Sept. 18, 2021 |
63. |
董昌明:海洋次中尺度运动及其对海洋生态和沉积输运过程的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MGF半月谈024期 |
Sept. 21, 2021 |
64. |
钟贻森:黑潮入侵南海的季节变化机制研究 | 吴仁豪: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期间浪流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 星火论坛 2021年第29次学术论坛通知(召集人:张翰) |
Sept. 22, 2021 |
65. |
倪钦彪:海洋涡旋随机运动 | 杨智斌:南海北部小尺度地形作用——涡旋耗散和涡旋尺度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2021-33 |
Sept. 22, 2021 |
66. |
陶军:国家深海科学研究开放共享平台:“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田冬梅: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识别及饱和度估计方法|李沅衡:海洋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 - 广州海洋实验室第四届“南海纵横学术沙龙”会议 |
Sept. 22, 2021 |
67. |
周天军:从气候变化到碳中和 | “科学与中国”云讲堂 |
Sept. 24, 2021 |
68. |
沪上海洋-青年科学家论坛 |
Sept. 28, 2021 |
69. |
何庆友:中尺度涡致浮游植物叶绿素扰动:生物量变化还是生理学响应? | 杨一凯:How much heat and salt are transported into the SCS by mesoscale eddies ?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2021-34 |
Sept. 28, 2021 |
70. |
孙文金:北太平洋海域“异常”中尺度涡旋特征及其生成机制分析 | 星火论坛 | 2021年第30次学术论坛通知(召集人:杨劲松) |
Sept. 29, 2021 |
71. |
蔡卫君:Carbon Cycle, CO2 Fluxes,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in Coastal Ocean Waters | 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杰出学者讲座通知【20210930】 |
Sept. 30, 2021 |
72. |
张宇:海洋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探测 | 厦大海洋媒体实验室 |
Sept. 30, 2021 |
73. |
Erik Horstman: 红树林生态韧性对海岸环境安全的作用 | 南方海洋实验室 |
Oct. 7, 2021 |
74. |
熊雅婷:Climatolog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rivers and their impact on precipitation over East Asia-North Pacific region | 孙越: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effect 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wint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Gulf Stream - 蔚蓝空间|大气科学论坛第32期在线报告(10.10) |
Oct. 8, 2021 |
75. |
吴国生:气象与航海 | 海洋气象系列报告12期 |
Oct. 9, 2021 |
76. |
陈儒: 海洋中尺度涡对近岸和大洋环流的调制作用 | MGF半月谈025期 |
Oct. 11, 2021 |
77. |
赵舫:全球变暖的洪水风险模拟研究 |南京大学水论坛系列讲座 第1期 |
Oct. 12, 2021 |
78. |
张振国:白垩纪重大地质事件的全球效应——对现今气候变化的启示与对策 | 洪义国:河口氮素的源汇过程及其微生物调控 - 海学论坛(第二十三期) |
Oct. 12, 2021 |
79. |
刘权兴:迷人的图形:用数学模型解释自然界的法则-“潮新论坛”第七期 |
Oct. 12, 2021 |
80. |
刘永明:光学浅水水深遥感反演的降尺度研究 | 袁春鑫:内孤立波间的波-波相互作用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2021-35 |
Oct. 12, 2021 |
81. |
Hu Chuanmin: 日益增长的绿潮和金潮是否预示着海洋稳态转变 |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Oct. 13, 2021 |
82. |
胡永云:从全球变暖到复杂物理系统——20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
Oct. 13, 2021 |
83. |
林岩銮:从诺奖得主真锅淑郎的辐射对流平衡模式谈起全球变化科学紫荆论坛第366期 |
Oct. 13, 2021 |
84. |
李晓峰:海洋遥感中的人工智能算法发展和应用 |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
Oct. 14, 2021 |
85. |
陈荔:潜进蔚蓝:探索与发现——海洋科学和潜水学术报告 |
Oct. 14, 2021 |
86. |
讲座预告 | IAMAS青年科学家诺奖线上解读会 |
Oct. 17, 2021 |
87. |
李硕:水下机器人发展与应用 | 上交海洋学院 |
Oct. 18, 2021 |
88. |
王振:基于遥感的南海内波时空分布规律和内波演化特征模拟 - 星火论坛 | 2021年第35次学术论坛通知 |
Oct. 20, 2021 |
89. |
黄鹏起:基于精细观测的海洋底层水温度变化研究 | 胡采芹:环境因子对南海异养细菌丰度分布的调控机制研究 -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2021-36 |
Oct. 20, 2021 |
90. |
连展:Backgrou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alinity distributions impact eddy-induced meridional salt fluxes | 南方海洋实验室 |
Oct. 21, 2021 |
91. |
黄少剑:全球海洋中汞的海气交换通量年际变化——赤道太平洋上的“跷跷板效应” | 大气科学学生创新论坛第五十六期 |
Oct. 21, 2021 |
92. |
苏京志:副热带太平洋海温对ENSO形成演变的调制作用 【海韵大讲堂】第二百零六期 |
Oct. 21, 2021 |
93. |
任宏利:ENSO多样性研究进展【海韵大讲堂】| 第二百零五期 |
Oct. 21, 2021 |
94. |
2021年南海年会日程 |
Oct. 21, 2021 |
95. |
吴宝兰:大西洋跨海盆作用对西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 林霄沛中尺度涡旋对环流的影响 - 海学论坛(第二十四期) |
Oct. 25, 2021 |
96. |
王春在:Floods in China: A Perspective from Three Oceans | MGF半月谈 |
Oct. 25, 2021 |
97. |
李天明:Interactions Between ENSO and Tropical Atlantic Climate Modes | 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IAMES)“科学大讲堂”第十四讲 |
Oct. 25, 2021 |
98. |
黄小猛:大数据和人工只能辅助地球系统模拟 |【智慧地球大讲堂】第八十六期 |
Oct. 25, 2021 |
99. |
张文君: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多样性对其可预报性及气候预测的挑战 |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
Oct. 25, 2021 |
100. |
何卓琪:21世纪初ENSO与西太平洋气候变率关系的转变 | MEL学术讲座 |
Oct. 25, 2021 |
|
349 more episodes |
|